【中國科學報】地理資源所研究團隊提出人口數據精細尺度空間化新方法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田瑞穎 發布時間:2023年4月23日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明星團隊在《科學數據》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提供了一種基于位置服務(LBS)人口數據空間化的生產方法,完成了一套基于大規模人的活動軌跡的中國人口數據精細尺度空間化的產品。
人口空間化數據是人地關系研究的重要基礎性、前置性數據,在城鄉發展、設施分布、人地耦合、災害評估、氣候變化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由于人口增長流動的復雜性,以及人口普查數據高成本、行政單元統計等原因,精細尺度人口空間化數據普遍難以獲取。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以騰訊定位數據作為人口空間分配的指示變量,采用對數線性空間加權回歸模型,將縣級統計人口數據分配到 0.01°的網格中,得到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人口數據空間化產品POP2018。
他們利用街道級統計數據對POP2018進行精度驗證,并與國際人口空間化產品數據集WorldPop和LandScan作了比較。結果發現,POP2018與實際常住人口的擬合度最優,誤差最小。
該數據產品更加準確地反映了中國人口的真實地理分布格局,長江中下游地區、珠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及四川盆地成渝地區等有密集的人口集聚區域。此外,研究還豐富了人口數據精細尺度空間化方法,提供了一種基于環境的人口數據空間化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LBS大數據直接由人的活動軌跡生成,也就反映了人口在真實生活環境中的空間分布,和傳統的以城鄉居住點、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夜間燈光等間接輔助表征人口分布的指標為參考的人口空間化數據產品相比,可以更加準確反映人口實際分布。此外,POP2018相對獨立于其他數據產品,可應用于與土地利用、夜間燈光、地形地貌等自然屬性數據的空間疊加分析等,避免了共線性問題,有助于促進人地關系耦合與自然人文因素的交叉研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740-5
附件下載: